新北川的好样子——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新北川的好样子——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携手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记事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0-01 19: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高耸的寨门,秀美的山道,红霞穿过流云,铺洒在连绵不绝的群山之巅,将草木葳蕤的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石椅村绘成一副浪漫山水画卷。

国庆前夕,武警四川总队绵阳支队北川中队的官兵早早来到这里,与村民们一起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我们仅用半年时间就恢复了震前生活的老样子,而在后续重建的过程中,家乡不仅换了新样子,还干出了好样子!”石椅村首任村党支部书记、今年已经90岁的何国发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北川县人民充满了干劲与自豪,也为这些年来武警官兵与当地群众携手奋斗、共建家园的故事写下了美好的注脚。

军民携手、生态发展,打造乡村振兴好样子

9月19日一大早,石椅村文化广场便是一派热闹非凡的场景,曲山镇2024年集体经济分红大会如期召开。

看着在湛蓝天空下迎风飞舞的国旗,感受着村子16年来的沧桑巨变,作为石椅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爱军心里十分满足:“那场大地震毁掉了我们曾经的家园,但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武警官兵的帮助下,我们很快重建了家园,如今,通过奋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坚持‘绿色’振兴这条路不仅走对了,而且走活了。”支队政治工作部领导陈刚介绍,这些年来,他们与当地政府积极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平衡的乡村振兴“绿色方案”,支队每年定期组织“红肩章宣讲队”向村民们宣讲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的理念,并积极参与到地方的补植补播,打桩定界等工作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助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84岁的村民陈云高在部队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地震后建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后来,在陈大爷和家人的带动下,村里开始发展起了水果种植产业。如今,村里除了种植枇杷、车厘子等经济作物,养殖跑山鸡、生态黑猪外,还打造出了属于自身的旅游名片,“羌茶羌文化生态游”路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石椅村成功创建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

春风化雨、提振精神,立起自强不息好样子

北川中队官兵为驻地学生讲解部队抗震救灾英雄故事 杨闽摄

“谢谢武警官兵,长大后,我也要成为你……”前不久,在北川中队的一场欢迎新兵下队的文艺晚会上,舞台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通过讲述地震中曾经被武警官兵救援,后来又成长为武警警官的张金粮,营救一名地方群众的故事,引得台下不少战士红了眼眶。

张金粮(中)接受采访

“他们的出现给我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带来了从军的梦想。”作为当事人的张金粮告诉笔者,地震当天,只有7岁的他被武警北川中队的官兵从曲山小学的废墟中营救出来,从此,军人的身影便一直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后来,他主动报考军校,如今已成长为了武警浙江总队的一名基层排长。

在北川,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那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们,也因为这场沉痛的灾难结下了特殊的情谊。

北川中队官兵同村民共同开展文艺活动 杨闽摄

2015年,北川县曲山镇应届高中毕业生高川,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可因为家庭贫困,学费、生活费成了摆在高川面前的“拦路虎”。中队得知情况后,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在中队发起助学捐款活动,资助其顺利完成了学业。

“见过了那些惨痛的场景,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帮助更多的人们。”2019年,高川选择攻读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并于2022年8月考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

而为了让这些军民鱼水深情的故事被铭记,让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能传承,中队官兵与当地文化馆共同创作,打造出了一批以《春回石椅》《云朵上的呐啧啧》《羌山新舞》等剧作为代表的文化名片,并多次被搬上了军地重要文化活动的舞台。

扎根北川、挥洒青春,守护幸福家园好样子

沿老北川县城南口上行500米就是望乡台,站在望乡台上往下俯瞰,山谷内的废墟老城尽收眼底,它静静地躺在大山的怀抱里。

2008年9月,随着最后一支救援部队撤离,中队就成了老北川县城的守望者,官兵们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里,一住就是6年。

中秋前夕,北川中队的官兵来到老人张议蓉的家里,为她送上节日的祝福和节日礼品。

“若是没有武警官兵,后果不敢想象。”2021年,上等兵韩欣执勤期间发现,一名地方老百姓从山坡跌落,立即向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室报告;上等兵王圆梦立即向中队作战勤务值班员报告。中队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伤者受伤部位进行夹板固定,将伤者送至救护车赶赴医院救治。

守望北川,是作为军人必然的使命,而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守望中,也让北川中队官兵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这些年来,他们先后参与了抗洪抢险、武装追逃、重大活动安保等10余次大项任务,在人民需要的关头,一道道绿色的身影从未缺席。

(中国日报记者黄志凌|连轶、洪福乐、侯晨曦)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