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5日,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开幕。围绕“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核心主线,来自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宜宾,共探共商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大会承办地宜宾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索实践“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宜宾方案,成为大会关注的鲜活样本。
国家级盛会落地 成果展示聚焦“宜宾答卷”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以“产融联动创新 合作共创价值”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实现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进一步凝聚深化产融合作共识,激发产融合作新动能,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开幕式上重磅发布了“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积分制2025”等系列金融“工具包”,并签约一大批围绕产融合作的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分场活动则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提升产融合作能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等方向,通过“头脑风暴”,剖析数字技术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实践路径。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会设置了“成果展示”专场,系统呈现产融合作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思路、试点城市的创新实践成果、金融机构的全周期服务模式,以及重点产业链的金融护航举措等,立体化展现金融服务体系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繁荣生态图景。
东道主宜宾的成果展示中,既有顶层政策设计的思路解读,也有“科创贷”“碳账户金融”等具体案例,更有金融机构护航产业链的实践成果,生动呈现了一幅“金融活水灌溉产业田”的“宜宾答案”。
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产融合作大会作为国家级盛会,其落地意味着宜宾的产融实践得到了全国层面的认可。
产业不断跃迁提升 为产融合作提供巨大空间
宜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四川工业大市,工业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也是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近年来,持续探索“以产兴城、以融促产、科技赋能”的新路径,产业蓝图不断跃迁。
近年来,宜宾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抢占绿色新能源、数字经济新蓝海等产业风口,推动产业结构向“一蓝一绿”转型,聚焦强链韧群助力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四大千亿产业集聚成势,聚力“智改数转”赋能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耕场景建设推动新型储能、数字能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破局起步,连续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全国数字百强市,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四大主导产业中,优质白酒产值早已突破千亿、正迈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动力电池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全球每十块电池就有一块“宜宾造”;晶硅光伏实现弯道超车、建成全省最完备的光伏产业链,数字经济引进字节跳动、腾讯等150家头部企业,智能终端年产量占全省超50%,两大产业预计3—5年将迈上千亿新台阶。
未来产业中,快速拓展的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赛道,今年均有望突破百亿;还在积极拓展通用人工智能辅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新赛道。
今年7月,宜宾走进北京开展推介活动,现场发布涵盖5大领域14类场景的人工智能城市深度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签约数字经济、新型储能等项目122个,投资额超400亿元。
“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宜宾这片热土积聚成势,产业的强劲动力和发展后劲,迎来金融需求的“大爆发”,为产融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产融共舞 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产融合作的核心,是让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宜宾打出一套“政策+产品+平台”的组合拳。
政策上,《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继出台,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等“真金白银”的支持,撬动金融资源向企业倾斜。产品创新上,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点,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为绿色项目打造“碳账户”低息贷款,目前全市共有6家上市企业,市值总计超5000亿元。
破解“融资难”,宜宾发布超 600 亿元的基金合作矩阵,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破解金融“精准滴灌”难,宜宾搭建“宜融通”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全市52万市场主体,常态化举办产融对接会,累计帮助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对接”。
数据背后,大量企业得到了及时雨般的资金支持,得以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大展拳脚,加速了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为新型工业化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一个个生动案例见证:产融合作将巨量的金融“活水”精准引入储能产业、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及智能制造产业等新赛道,显著加速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和产能释放,宁德时代配套集群、英发德耀光伏项目的快速建成;通过供应链金融、设备融资租赁等工具,赋能传统产业(如白酒、化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提升其效率和竞争力,实现“老树发新芽”;产融合作有效缓释金融机构风险,打通科创企业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资金通道,让一个个“宜宾锂宝”成长壮大……
产融共舞,成为了推动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和核心支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本次大会上,一系列战略合作、试点基金、合作项目签约,将助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AIC股权投向产融联动的创新领域,尤其是四川省18个重点产融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为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和光同程、三江绿城等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将更有力地推动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