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成都金牛区探索养老新模式:家门口的“共享空间”托起幸福晚年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成都金牛区探索养老新模式:家门口的“共享空间”托起幸福晚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2 21:2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9月2日电(记者 赵俊峰 彭超) 原本只有托老功能的社区养老院,升级为集“医、养、食、娱”为一体的老年“共享空间”,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9月1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来到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探访成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最新探索。

据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院长高敏介绍,该中心室内面积1400平方米,是在原营门口街道社区养老院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中心坚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按照“开放、共享、集约”空间理念升级打造,涵盖长寿食坊、养老用品体验、居家服务、爱心驿站(认知障碍)、医养联盟等多个板块,设置照护床位36张,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养老服务政策咨询和休闲娱乐等嵌入式服务。

该中心开展了全日托老、日间托老以及临时托老,目前有全托床位33张,已经满员入住,此外还收住了10余位日间照料老人。“我们享受了政府的租金减免优惠,只需按市场评估价的30%支付租金。为此,我们保留3张床位收住兜底托养老年人,收费1200—3000元不等。”高敏表示,其他老年人则按照普惠性原则来定价,如自理老年人吃住护理全包是每月3500元,全失能老年人最高收费每月5800元。

该中心的“银龄医馆”,长期有2名医生和2名护士坐诊,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中西医诊疗、康复理疗等服务,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养生健康讲座以及疾病的预防,同时也为中心的员工普及一些医疗救助常识。这里不仅可以开方拿药,还专门设置了康复理疗室,由专业康复师进行肩颈、腿痛的治疗。

中心还与辖区内的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金牛区人民医院、银海眼科医院、营门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营门口街道关爱老龄健康医养联盟”,每季度组织义诊,让优质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同时,金牛区还积极搭建平台促成中心与省老年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不仅带来了丰富的文娱活动,更建立起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区域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供了高效平台。

“我们摈弃了关起门来做养老的思想,让更多老人都能够走进我们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享受我们的为老服务。”高敏说,院区设施对辖区所有老人开放,只是院内老人都是免费,而院外的老人会象征性地收取一定费用,比如喝茶仅需5元一杯。

“院区的外围,有休闲,有娱乐,有景观,目的是打造一个以老年人为中心,兼容其他各年龄人群的会客厅、交流站。大家买菜路过这里可以歇歇脚,也可以和自己的老姐妹拉拉家常,建立自己的社交圈。”高敏说,各项服务全部对外开放,也增加了盈利点,营业额同比提升了25%左右,保证了中心可以持续运营下去。

69岁的当地居民许成锁,喜欢来该中心看报,打麻将,下象棋,聊天。“所有这些服务都不收费,而且服务很周到。”他说,以前在家附近找不到合适的休闲活动场所,他只能到外面去旅游打发时间,但是如今家门口有了这样的为老服务中心,幸福感大大提升了。

85岁的邓庭书每天都到该中心来,她喜欢在这里做手工,看书看报,有时还会跟着工作人员做做体操、手指操。“以前我只能在小区里呆着,现在来这里,不仅能够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而且还交到了不少朋友,我们感觉很幸福很快乐。”邓庭书说。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