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9月6日电(记者 赵俊峰 彭超)夫妻双职工,幼小的孩子无人照料,曾经是让四川泸州市江阳区酒业园区职工头疼的问题。泸州市创新探索的“园中园”普惠托育模式,通过多方共建共营、多元机制保障、多式专业服务,成功破解了该园区职工上班带娃难题。
产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企业大量集聚,年轻人占比相对较高,职工子女“照料难”、企业“留人难”、园区“引人难”的问题突出。
2023年2月,泸州首家“园区模式”托育园——泸州江阳经开区天骄托育园正式开园。据托育园园长靳欢介绍,天骄托育园是由泸州市酒业园区管委会主导,“高起点组建、高标准投资、优质化服务”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托育园占地面积1600㎡,其中室内面积900㎡、户外面积700㎡,现已建成托班3个、托位60个,主要为园区职工子女及周边社区近2万人提供托育服务。
天骄托育园探索“园、企、校、地”四方共建共营模式,整合泸州文旅集团与泸州市白酒产业发展集团、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江阳区政府资源力量,按照“群众能接受、机构可运行”的基本原则,创新“政策支持、企业赞助、园区补助、家长缴费”的运营保障模式,确保托育园高水平、可持续运营。
靳欢说,天骄托育园针对园区职工子女的收费标准为650元/月,其中托育费200元/月、生活费450元/月;对于园区外的入学人员,则收取1250元/月,这仍然不高于泸州市普惠托育服务最低档1300元/月的收费标准。
“以前因为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我只能自己在家带,没法出来上班。现在有了这个托育园,对我来说省心多了。”园区职工付丹在今年初孩子2岁时将其送到天骄托育园。她表示,托育园的收费很实惠,而且对于就在园区上班的她和丈夫而言,接送孩子非常方便。
“老师们都非常耐心细致,经过他们的照料,感觉我的孩子越来越懂事,讲礼貌,讲卫生了。”付丹说,她对该托育园的服务非常满意。
江阳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完善托育服务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园中园”解决了年轻职工面临的带娃难题,利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以更优环境服务企业发展。
据泸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熊维平介绍,泸州市探索出了五类托育服务模式。一是企业普惠模式,即由企业单独或联合举办托班,为企业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空余托位向社会开放,目前已建成37家、托位2700余个;二是园区普惠模式,即园区采取自建、联建、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园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空余托位向社会开放,目前已建成3家、托位160个。
三是幼儿园普惠模式,即幼儿园将空余学位转变为托位,对2-3岁幼儿进行全日托,目前已建成257家、托位1.4万余个;四是事业普惠模式,即事业单位采取公办自营、公办民营等方式举办托班,目前已建成24家、托位1300余个;五是社区普惠模式,即社区利用闲置房屋,采取购买服务或机构合作方式,开办灵活多样的普惠托育服务,目前已建成57家、托位1413个。
据了解,泸州市是四川省普惠托育试点城市和全国首批15个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示范项目城市之一。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共有托育机构364家、托位1.9万个,普惠托育机构352家,占托育机构总数的96.70%;普惠托位1.89万个,占托位总数的97.68%。每千人口托位4.6个,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
该市先后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的通知》《泸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泸州市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方案》等54个政策配套支持文件。明确普惠托育认定标准(即保育费最高不超过:乳儿班、托班每人每月分别为一档2500元、二档3000元、三档3500元;一档1300元、二档1600元、三档1900元),设立普惠托育专项补助资金(每年市级500万、各区县300万),完善建设补助、运营补助、培训补贴、价格补助、房租减免、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7大政策40条措施。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