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四川—南亚东南亚国家工商发展合作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斯里兰卡工业和企业发展部副部长恰图兰加·阿贝辛哈、南盟工商会代会长钱迪·达卡尔、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出席大会并致辞。四川省贸促会会长黄莉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以“携手共进、繁荣共赢:构建产供链协同新格局”为主题,来自南亚和东南亚1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驻华使领馆、商协会、在华贸易投资促进机构,以及四川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贸促会和中外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彰显出高水平开放的“国际范儿”。
作为四川省“南进”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四川—南亚东南亚国家工商发展合作大会”已成功举办13届。本届大会创新设置“双主”元素——斯里兰卡担任主宾国,南充市担任主题市,既服务国家外事外交大局,又助力市州产业对外推广,进一步拓展了四川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推动四川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贸投资合作。
斯里兰卡工业和企业发展部副部长恰图兰加·阿贝辛哈表示,本次会议为四川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搭建了多维度交流平台,特别是在促进投资、加强人文联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斯里兰卡已做好准备,愿与南亚、东南亚及中国投资者携手,特别是在基础设施、能源、港口、公路、建筑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创投资蓝图。
南盟工商会代会长钱迪·达卡尔表示,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合作框架下,展示出了包容、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南亚带来农业、能源、数字技术、供应链等领域的重要机遇。南盟工商会愿与中国及东南亚伙伴深化合作,推动合资项目、智库交流、商业走廊建设,在农业现代化、交通、航空、数字化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创新型、韧性强的区域市场。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四川与东盟具有扎实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空间。近年来,四川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等国际物流大通道,不断提升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水平。特别是中老班列冷链专列的开通,使东南亚的特色农产品以更高效率进入中国市场,经成都进口的榴莲等东南亚农产品实现快速增长。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为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机遇。
“展望未来,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史忠俊说。
会上,四川省贸促会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斯里兰卡锡兰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与四川省外综云服科技有限公司;泰国华商中心分别与宜宾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甘孜州得荣县人民政府、熊猫出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项目签约,涉及政银合作、跨境人才共享与培养、跨境电商贸易、供应链仓储、物流合作等多个方面,为四川深化“南进”开放合作助力赋能。
专题研讨环节,中外嘉宾围绕“深化传统经贸合作,共筑区域产供链韧性”“把握数字与绿色浪潮,创新增长新引擎”两个话题,就四川省与南亚东南亚在传统领域合作升级、新兴领域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广泛共识。面对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各方表示应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更广泛的产业协同、创新联动和规则对接迈进,共同将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与发展成效,为区域经济繁荣与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大会期间,还分别举办了“斯里兰卡国家展”和“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专题展,吸引众多与会嘉宾驻足交流洽谈。主宾国斯里兰卡享有“印度洋明珠”的美誉,拥有八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景观壮丽多变。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双方持续推进多项重大合作项目。此次斯里兰卡代表团带来锡兰红茶、天然香料、高品质宝石及多样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全面展现其文化魅力与产业特色。
同样亮相展区的四川文旅展览展示,则以“天府之国”的丰厚文化底蕴与自然奇观为主题。四川不仅拥有包括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在内的五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更带来了漆器、瓷胎竹编、蜀锦、蜀绣、银花丝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精品,通过实物陈列与图文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为与会嘉宾呈现出一幅四川自然奇观与人文传承交相融合的锦绣画卷。
2025四川—南亚东南亚国家工商发展合作大会同期举办中外经贸推介暨企业对接洽谈会、2025四川—斯里兰卡经贸对接会暨政企高层对话会、四川—南亚东南亚国际商事法律对话交流会等3场专题活动,并赴南充举行“市州行”活动。(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赵俊峰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