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先后撤销200个不相适应的本科专业点、新增339个急需的专业布点。”11月14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十四五’ 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毛端喜介绍说。
毛端喜表示,通过调整优化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尽其所学真正满足未来社会需要,比如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育技术学”专业,调整优化为新兴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专业,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配性,更好支撑学校和学生发展。同时,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行业部门共建林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无人机学院等6所特色学院;聚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布局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个。
职业教育也不例外。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四川重点增设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职专业布点2688个,淘汰传统落后专业点1597个,调整优化比例超30%,服务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领域高职专科专业布点数占比近48%,实现了“教”与“产”同频共振。
毛端喜表示,四川将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紧扣“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17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一流专业和应用型品牌专业建设为牵引,深化“四新”建设,推进微专业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同时,常态化开展专业质量监测评估,建立“红橙黄牌”预警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管理,夯实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赵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