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三村 最打动他们的是啥

6月18日,国内数十位知名“三农”专家齐聚成都,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零距离感受四川乡村。此后,战旗村以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模式,与区国有企业共建战旗乡村振兴学院;以村民自治方式打造“乡村十八坊”。

川西三村 最打动他们的是啥

来源:四川日报 2019-06-20 10: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扫码看视频,70秒带你看四川乡村振兴。

6月18日,国内数十位知名“三农”专家齐聚成都,深入乡村振兴一线,零距离感受四川乡村。他们参观考察的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唐昌街道先锋村和唐昌街道战旗村,是四川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先行者。

战旗村

参观点位:战旗村

川西名村,该村曾敲响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竞拍“第一槌”,先后荣获“全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

飘扬“战旗”里藏着怎样的振兴密码

“战旗飘飘,真是名副其实!”6月18日上午,参加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的代表们来到战旗村调研考察,被这里的热闹和繁华所震撼。“这哪里像农村呀,分明是个旅游区嘛。”首次造访的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恭礼感慨。

从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到乡村十八坊,再到村史馆,代表们边看边记边议论。战旗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和资源,如此兴旺有何秘诀?未来如何保持繁荣?专家纷纷抛出疑问并给出建议。

向改革要动力盘活了村集体经济

汪恭礼告诉记者,他一直思考的集体经济盘活问题在这里得到解答。

在汪恭礼看来,乡村振兴中,盘活村集体经济最具挑战性,振兴之后要保持下去也很难。在战旗村,汪恭礼找到了答案:农村改革。战旗村正是抓住了农村改革的机遇,激活了乡村资源,为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汪恭礼的分析得到了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的认同。高德敏坦承,乡村要发展,村集体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必须强大。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把现有的资源变为资产。2015年战旗村抓住全国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机会,敲响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将原属村集体的13.4亩闲置土地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企业,收益超过700万元,村集体经济一下有了厚实“家底”。

此后,战旗村以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模式,与区国有企业共建战旗乡村振兴学院;以村民自治方式打造“乡村十八坊”。2018年,战旗村集体资产已达5700万元,年收入达到570万元。

“战旗”品牌溢价成就特色村发展的3.0版本

战旗村的“绿色战旗品牌运营服务平台”引发了与会代表的关注。这里聚集了全省多地的农副产品。

村集体资源是有限的,持续繁荣需要拓展新的产业和业态。发挥战旗村的品牌效应就成为共识。成立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为四川各地农副产品提供品牌策划、推广和电商营销服务;将组织建设、改革发展、品牌提升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复制推广到周边村,村总支委员兼任其他村副书记,带动周边村一起发展。绿色战旗品牌创新中心引进聚合了阿里巴巴、京东云创、天下星农、猪八戒网等企业入驻,打造了24个农业品牌,在郫都实现42家农产品触网销售;通过带动周边村发展,战旗村提出了“打造1个大景区、构建2大旅游环线、布局3类博物馆(园)、新建4个游客中心、建成5大振兴示范区、打造6条特色小环线、规划7大农业种植区、推进8项基础建设、开展9大主题活动、打造10+产业区”的乡村振兴全国示范目标。

“战旗村这种做法是乡村品牌的溢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从做强产业,到三产联动,再到全村品牌的溢价,战旗村可谓我国特色村发展的3.0版本,这是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和参考的。

“明星村拥有知名度后,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品牌效应,调动更多社会资源。乡村发展到高级阶段,不能仅仅局限在村域内资源的整合,要走出去,成为更大的‘火车头’,带动更多的地方发展。”汪恭礼认为,战旗村的品牌推广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防止集体经济走偏基层党建提供了防火墙

6月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战旗村因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做法入选,成为四川唯一入选案例。基层治理成为与会代表们关心的内容。

“最终支撑乡村持续繁荣的,应该是基层治理体制。”高德敏亮出了战旗村的发展密码——从基层党建和群众服务入手,围绕“自治、德治、法治”以及满足群众生产生活中多元化服务需要,构建乡村综合治理机制。

“基层党建,并不是那么抽象,它有着巨大的生命力。”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杰人告诉记者,在战旗村,他看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所蕴含的巨大力量。战旗村没有一个产业或个别能人独大的现象,这与传统的乡村发展不同,是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多元发展。这背后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的功劳。

“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也是战旗村防止集体经济走偏的防火墙。”重庆市委党校讲师姜申未分析,战旗村把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在每个产业都设置了党支部,通过党建把乡村振兴的主体们凝聚起来形成合力,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战旗村采取“母公司(合作社)+子公司”的模式,母公司主要负责收益分配,除集体资产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简单经营外,不得独立经营,只能通过入股方式,与民营主体共同成立子公司,由子公司负责经营,做到不吃“大锅饭”,不走“回头路”。战旗村严格规定村两委成员不得从母公司中领工资,只能从公共支出中领取工作绩效费用,绩效工资与工作考核、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直接挂钩。还制定了集体经济监督管理办法。

先锋村

参观点位:先锋村

该村大力发展以农夫记忆为主题的乡村特色旅游,实现了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配套建成农夫记忆博物馆、先锋公社、农夫晒坝、三味书屋等,于今年3月完成了先锋农夫记忆景区首期建设并开园。

乡村旅游的“魂”是这片土地上“长”出来的文化

“这里像景区!”刚一下车,便有与会代表惊呼。

6月18日,参观成都市郫都区建昌街道先锋村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龚晨连说了三个特色:“很有地域特色,很有乡村特色,很有民俗特色!”

镇、村、民“打平伙”一起来做整村改造“九斗碗”

先锋村,村如其名,在探索乡村文旅结合、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勇于探索争当先锋。聚焦“川西民俗文化村”品牌,先后配套建成农夫记忆博物馆、先锋公社、三味书屋等景观。

今年3月,“农夫记忆”景区首期建设完成并开园迎客。村党支部书记任健介绍,景区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两三万人次,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增加40多万元。打造“农夫记忆”景区时,先锋村推进以改水、改厕、垃圾分类为重点,人居环境提升为核心的乡村振兴“3+1”部署。“我们从林盘环境整治、院落风貌改造、文旅产业植入这三方面破题,探索镇、村、民联动‘打平伙’。”

“打平伙是啥意思?”有外省代表问。

“这是四川方言,就是AA制的意思。”任健解释,具体而言,就是端出“9道菜”,即镇党委政府做好规划设计,村委会做好污水管、道路、外墙门头,村民做好改水、改厕、改厨、院落整治、产业植入,“我们将其比喻成四川特色菜‘九斗碗’,各有重点,村民参与度高,最终完成了整村改造。”

“这‘9道菜’做得香!”重庆市委党校讲师姜申未表示,良好的社会治理在于能够调动人民主体性,提高公众参与效能感,激发社会活力。“先锋村‘打平伙’的做法,避免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局面,调动了村民主动性。”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周美雷建议,推进乡村振兴要通过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带动村民发挥主体作用,引进社会资本共建共治共享。“千万不能因为借助外部力量,而忽略了村民的自治。”

川西农耕文化特色是这里乡村旅游的“魂”

这里配套建设的支部农场、先锋公社、农夫田园等20余处景观,展现了农村文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

“农旅结合的关键还是文化。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为根基。”求是杂志发行联络工作部宣传一处处长易赛键认为,先锋村主打农耕文化,唤醒乡愁的同时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先锋村“农夫记忆”博物馆占地600余亩,分为三个展区:一区陈列着犁等农耕器具,配有农时讲解;二区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生产关系、社会管理机制等场景;三区是一片池塘,游客可以在池畔体验耕种、捕鱼。

“既有物品陈列展示,又有场景还原和现场体验。”先锋村文旅结合的多种方式,让四川大学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钟丽霞印象深刻。她表示,目前各地都在探索乡村旅游,但存在千篇一律的问题。“修建筑很容易,但是建筑背后的历史、文物、精气神,才是真正的魂。”

“打造休闲农业,需要重新认识乡村。”时隔多年再来成都的周美雷被先锋村的川西特色打动。他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根植于当地风土人情,川西民居肯定与陕北民居、徽派建筑不一样,发掘出川西农村的本土文化,才能让人记起乡愁、留住文化基因。“这不是文化下乡,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文化是从村里的那片土地上‘长’出来的。”

广福村

参观点位:广福村

以韭菜(韭黄)为特色产业,是成都市“菜篮子”基地、郫都区产村相融现代农业精品园核心区,引进润禾家园等社会资本,形成了集韭菜(韭黄)及副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

盆栽韭菜能炒回锅肉

“这个炒回锅肉特别好吃。”在成都市郫都区广福村,王羽指着桌上的“盆栽”对代表们说。

盆栽还能用来炒回锅肉?面对代表们的疑惑,这位成都市青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出了真相——原来那是盆栽韭菜。

“那我可舍不得吃了。”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陈燕掐下一截,递给身边的同事,“真有韭菜味儿。”

广福村韭菜(黄)种植面积近2000亩,韭菜(黄)年销售收入6000万余元,仅此一项农户人均毛收入2.5万余元。2016年,该村引进了以韭菜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润禾家园,开发出韭菜绿酒、韭菜挂面、韭菜干粉等多种产品,带动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此外,村里开辟了公共空间,供返乡大学生创业使用。王羽的公司研发的盆栽韭菜就是创业成果之一。村党总支书记汪生富介绍,村里还引进川菜园区企业发展生态田园火锅,开展乡村音乐艺术节等活动,将广福村打造成集川西民居、韭菜关联产品研发、特色餐饮和乡村音乐于一体的特色川西林盘院落。

广福村有一座标志性建筑,从远处看,像一个汉字“久”。“与村里韭菜的‘韭’字谐音,寓意长长久久。”游客在村里走一走,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恭礼认为,产业发展在精不在多,广福村这样立足当地特色,延长产业链,将产业做透做细,产业发展就可以长长久久。

边走边评

乡村振兴 这三个村提供了一种方向

◎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周美雷:战旗村门口的微党校,让我眼前一亮。针对乡村振兴中党组织领导核心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我建议运用好党员“积分制”和“党员夜校”等手段,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年底根据不同积分进行奖励和惩罚,真正实现党员日常教育可量化,考核有抓手。

◎四川大学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钟丽霞:今天看的3个村都处于成都平原,对我省其他处于偏远山区的乡村来说,他们提供的是一种方向,而不是具体操作经验。我认为,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做好共享平台服务,帮助远离城市的乡村获得智力、资源、市场等要素。

◎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乡村全面振兴并非是现有每个村庄都要振兴,某些村庄因城市化或人口迁出而必然消亡。需以易地扶贫协同推进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结合,除重点发展、城市辐射近郊和特色保护类的贫困村庄,其他均可作为撤迁撤并类村庄,将政策着力点放在落实旧房和宅基地的处理以及扶持后续产业和就业方面。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俊国:规模化生产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打破区域界限、突破规模优势,走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的路子,而产业园区就是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集中、优势产业集约、各类主体集聚的最好载体。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侯冲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杨树本报制图 朱濉

(樊邦平 侯冲 肖雨杨)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