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郫都答卷

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郫都答卷

来源:网络 2019-09-11 09: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成都市郫都区出台全国首个特色产业(10+3)发展纲要,全面创新改革,实施“五大工程”,到2023年实现10大特色产业总产值485亿元,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广福村韭黄基地  龚芮摄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王进 何子蕊

“当我看到这份发展纲要和100多页的推进方案时,作为一名从事农业技术应用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内心很激动!因为,成都的一个区县如此重视农业,把每个有优势的特色产业都单列出来做个推进方案,还做得这么好,令人感到很欣慰,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未来和希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副研究员高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特色产业(10+3)发展纲要(2019-2023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对外公布并开始着手实施。据悉,这是目前为止全国首个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区县级行动纲领。

按照《纲要》,该区拟利用五年时间,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牵引,创新实施“五大工程”,加快构建起具有郫都特色的“10+3”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体系,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探路。到2023年,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实现10大特色产业产值485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保持在8.2%以上,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既是“答卷”也是责任

为何要制定这个《纲要》?“产业兴,则百业兴”!郫都区委农工办主任,区农业农村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东说:“这是我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一份答卷,也是一份责任。”

作为我国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都蜀绣以郫都区安靖镇为主要制造基地。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郫都视察时指出,可以“把蜀绣作为国礼进行推广”。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国礼”级产品,只有7名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面临的是多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

同样,作为川派盆景发源地,享有“中国盆景之乡”美誉的郫都区,虽然近年来盆景种植面积已从过去不足千亩发展到了如今的3000余亩,并形成了罗汉松、金弹子、银杏、紫薇、六月雪、垂丝海棠等多种造型特色,在地资产约15—18亿元。但是,这样一种具有广泛艺术价值和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却面临着产品“出国无门”的尴尬。

“《纲要》的出台,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郫都区川派盆景博览园总经理徐世勇告诉记者,在郫都,一株不到5米高的罗汉松,最高卖到过118万元,而一株小盆景只要10元钱,哪家都买得起。《纲要》的出台,除了将从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推动盆景产业从作品到商品,从上下游、左右岸等形成更加完备的产业链以外,还将彻底改变过去没有标准体系、“货品”不能检疫通关的历史,可以通过陆、海、空、铁等渠道面向全球销售,郫都的盆景产业将迎来空前发展良机。

的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郫都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了蜀绣、川菜豆瓣调味品、花卉苗木、唐元韭菜、云桥圆根萝卜、珍稀食用菌等十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格局,为打造产业兴旺郫都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郫都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五年前的1.9:1缩小到如今的1.6:1,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但郫都天府水源地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通过特色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圈,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民更大增收的活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年份、如此重要时刻,郫都区率全国之先出台首个《纲要》责无旁贷,是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必然选择。

亮点突出 特色鲜明

郫都的特色产业数量如此众多,真的每个都那么有“特色”吗?郫都的(10+3)发展纲要和四川省今年提出的打造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之间有何关联及区别?从日前的深入采访中,记者找到了答案。

张怀东说,郫都的(10+3)纲要,和省上的“10+3”产业体系,都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战略举措和行动指南。最大的差别在于,省上“10+3”提出的是规模效应,注重“全”、注重“优”、注重“强”;而郫都的(10+3)提出的是特色效应,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高,产品以“精致、高端、有机”而闻名。比如,川菜中的郫县豆瓣,已有三百年历史,且中外有名;蜀绣是几千年的历史;圆根萝卜远销海外;而榕珍菌业,在整个行业那都是有定价权的……

与张怀东有着同样看法的,还有成都种业协会副会长、成都金田种苗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文。他说,郫都《纲要》中提到的10个特色产业,可以说个个都有特色,以种苗产业为例,近10年来,其他地方很多种苗产业企业都无疾而终了,而在郫都却很红火。根本原因还是要有“特色”,郫都的种苗产业特色就是生态和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加上政府支持,“就拿我们金田公司来说,蔬菜种苗可以实现年产三季甚至四季,土地收益最高可达到50多万元一亩,公司年均利润上千万元。”

谈到郫都的特色产业和产业特色,成都市人大代表、郫都区广福村支部书记汪生富显得很兴奋。他告诉记者,“在郫都,随便丢个种子都会冒出苗子来,这就是特色。就拿韭黄来说,郫都区取得了韭黄出口备案认证,长期占有成都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广福韭黄是干撕韭黄,有近百年历史,种植技术在传承中不断得以创新,其产品具有独特的鲜、香、翠、嫩等特点,而且比其他韭黄保存期至少要长7天左右,其他地方韭黄只卖7、8元钱一斤,广福韭黄最高卖价可以达到39.9元。”

汪生富说,我觉得区上《纲要》的最大亮点,就是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就像这么多年来,自己感到最骄傲的就是瞄准了目标不放松,带领群众选择了韭黄这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老百姓通过种韭黄,一步步由穷变富,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因此而建起了洋房,甚至别墅……

其实,郫都的《纲要》,在高佳看来,其特色和亮点远不止于此。其最大特点,表现出来的是该区对于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的深度认知,以及对于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的精准研判和洞悉。

比如:在对10个特色产业分门别类进行细化分析基础上,郫都区对每个特色产业都逐一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方法及路径。3大体系则从自身优势和短板入手,精准着力。利用区内数十所高校优势,着眼未来,提出构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利用区内多家大型农机企业优势,提出构建现代农机体系;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则是围绕自身发展短板,进行有针对性布局。

创新实施五大工程

金秋时节,有着“天府水源地”之称的郫都区,田间地头四处层林尽染、瓜果飘香,大地飞歌、生机盎然。这是收获的季节!尤其是郫都区,在老百姓心里,收获的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果实和喜悦,更重要的,还有未来和希望。

徐世勇说,我们已经有新的打算和行动,按照区上纲要规划中提到的那样,在博览园建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每年还要开一次国际性的川派盆景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博览展示宣传效应,目的是要把郫都的川派盆景卖到全球去。

“我们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靠种韭黄致富的这些村民的老龄化问题”。汪生富说,村上围绕区上纲要在思考,准备采取社会化服务方式将栽种韭黄的部分劳务进行外包,同时,还要搞农旅融合,打造林盘和大美田园景观,建观光绿道,延伸韭黄深加工、文创等产业链条,吸引游客,让村民当好“业主”,当好“地主”。

“对,就是要这样。区上制定《纲要》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其中,第一条就是要搞改革,把农民的底线守住。”张怀东说,要实施好《纲要》,关键是要按照区委决策部署,把深化土地改革作为“第一动力”,创新实施好农村宅基地、农业供给侧、产权制度等三大改革。要突出以“还权赋能”“农民自主”为核心,在确保农民手中有土地、有产业基础上,打通生态价值转化通道,推动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

要按照区委既定方针,认真落实成都“西控”战略,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第一要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价值转化方式,围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化建立四大专项资金。擦亮“天府水源地”金字招牌,推动生态产品产业化、价值最大化。

据张怀东透露,郫都拟建立的四大专项资金包括:由土地改革增值收益调解基金国家部分和6000万政府镇级资金组成的乡村振兴资金;10个亿的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和省市区涉农整合资金;500万元具有郫都特色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

如果说用改革激发的是郫都特色产业的活力,资金注入的是郫都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燃料和动力的话;那么,还需要的就是,下一步如何破解和深挖挖掘郫都特色产业的潜力和生命力。

记者注意到,对于特色产业挖潜增效、提能升级,郫都区在纲要中特别提到,要将特色产业发展提上新的战略高度,建立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在此基础上,创新实施“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加工提质增效、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品牌培育创建、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五大工程。

对此,高佳建议,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郫都区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从供需两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从“产业后端”(销售)入手,补齐“链条”“短板”,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年前,郫都10大特色产业总产值为240余亿元,五年后,总产值要翻番、达到485亿元。这种决心,这样奋斗,不简单!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