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西尔维·福尔班发表主旨演讲。 本报记者 姜旭 摄影报道
12月3日,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与中国国家版权局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版权国际论坛:数字经济下版权与创意产业新挑战和新机遇”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球版权产业界的行业协会、企业机构负责人就国际版权保护协作、促进版权制度国际化进程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表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为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版权保护和版权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版权保护新挑战,解决版权保护取证难、维权难、赔偿难,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可以通过“法律+技术”的驱动,探索司法、行政、技术和标准相结合的版权保护新模式,逐步探索建立版权保护行业技术规则,为版权保护提供更多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版权制度激发创新
版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在版权行政保护层面,国家版权局联动相关部门持续15年开展的“剑网行动”,聚焦网络空间侵权问题,立足于解决当前网络版权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专项整治,网络版权侵权现象得到遏制,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也在大幅提升。
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局副局长赵秀玲在会上指出,随着互联网使用者数量不断增加、网络作品应用不断丰富,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规模快速增长,网络成为版权保护主战场。但是,网络侵权呈现出片段化、阶段化、分散化、规模化的特点,网络侵权形成产业链、跨境侵权行为多发等问题,也使互联网版权保护面临重大难题。
赵秀玲强调,“立足于中国国情,为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我国版权保护实行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双轨制。”
在版权司法保护层面,为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加大司法保护力度,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侵权成本,重拳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此外,《著作权法》修改重点也聚焦网络著作权保护,加大对侵权盗版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版权行政执法手段,着眼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版权国际合作方面,于慈珂指出,中国正在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批准加入国际条约,建立起符合国际规则的版权创造保护运用体系。同时,我们秉承兼容并蓄、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通过多边平台,与相关国家增进了解,共同推动国际版权保护进程。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西尔维·福尔班也表示,希望各会员国、各国政府及有关利益主体共同努力,应对数字环境带来的挑战,共建一个平衡、创新的版权制度体系。
技术创新助力版权保护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但是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诸如侵权盗版形式演进速度快、技术模式与法律定性争议不断等新挑战。以网络视频领域来说,伴随着盗版载体从“光盘/录像带—VCD/DVD—高清MP3/MP4资源—种子”等发展迭代,网络视频盗版侵权已经发展到4.0阶段,短视频剪辑搬运、体育赛事盗播、广告屏蔽插件、衍生品侵权等新型侵权形态相伴出现,严重阻碍网络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视频平台和视频作品权利人,腾讯在版权保护方面的尝试和经验做法吸引了约会人员的关注。据腾讯集团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江波介绍,腾讯通过植入隐式的视频水印码技术、音视频指纹识别技术和“防盗链技术”,为用户上传内容进行校验,同时可以在海量的音视频内容中匹配出相似的音视频,极大地提高了盗版核验效率。
江波介绍,借助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腾讯安全技术团队建立黑产知识图谱,对网络上未经授权传播的视频、动漫等作品进行识别、固证和拦截,实现从全网监测、态势发现、电子固证到实施处置的全流程版权保护。今年,腾讯安全技术团队配合国家版权局对盗版的小网站进行屏蔽,阻断访问盗版网址总量达到1.9亿次。
随着创新技术与版权保护的深度融合,利用技术对抗侵权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成熟。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的大数据挖掘和科学的流程管控,可以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知识产权运营和风险控制提供数字化的决策依据。
基于区块链技术,司法区块链应用生态服务平台——“至信链”产生。通过“至信链”可以直联数字内容生产方,做到作品产生即上链进行确权存证。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至信链”可以通过监测服务对侵权证据固证上链。司法机关可通过至信链提供的入口对电子证据进行核验,实现版权存证、版权追踪、侵权存证等多个环节全流程闭环。
江波认为,目前版权保护立法和实践,多是源于国外法律的引入、学习,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摸索,整体上仍然是在借鉴国外制度和规则下进行的。在中国版权保护实践中,通过“法律+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版权保护生态体系,为版权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报记者 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