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造”KN95口罩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月29日,经过协调,我市首次向市场供应了5万只“内江造”KN95口罩,单价3.5元/只,缓解了全市口罩紧缺的状况。当时,疫情在全国蔓延,国内生产口罩的设备、原材料非常紧张,公司董事长朱万刚四处打探消息,都没能买到设备。

“内江造”KN95口罩背后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来源: 内江日报
2020-03-02 14: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9日,经过协调,我市首次向市场供应了5万只“内江造”KN95口罩,单价3.5元/只,缓解了全市口罩紧缺的状况。

这批来之不易的口罩,是由内江本土企业——四川弘升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弘升药业)生产的。企业从设备购买阶段就快马加鞭,并以24小时不停工的状态赶造出了符合标准且价格低廉的KN95口罩,让市民用上了“家乡造”防疫物资。

◇全媒体记者 袁亮 文/图

连夜运输

改造生产线

弘升药业位于资中县球溪镇,是一家从事普通中药饮片、曲剂和直接服用饮片生产的企业。在长期与云南白药集团、四川新绿色药业、仲景宛西药业、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等知名药企合作下,公司在2019年销售额超过了6500万元。

1月29日,市经信局在全市相关医药企业抗击疫情的动员会上鼓励本土企业转产防疫物资,解决我市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会议结束后,弘升药业主动加入到了抗击疫情的阵线中,并计划改建公司直接服用饮片生产线,用于口罩生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鼎力相助,加快了公司启动口罩生产线的筹建事宜。

当时,疫情在全国蔓延,国内生产口罩的设备、原材料非常紧张,公司董事长朱万刚四处打探消息,都没能买到设备。

1月31日,通过一位在广东的亲戚,朱万刚得知一家设备生产商还剩下一台可用于KN95口罩生产的机器,但已被韩国企业订购,只是因疫情影响,设备还未能运出国。朱万刚立即带上技术员和一名司机驾驶货车连夜向广东出发,然而到达后,朱万刚和韩国企业多次协调沟通,甚至加价回购都没能拿回设备,好在设备生产商还有一台供客户观摩试用的“样机”。

拿到“样机”后,技术员现场测量尺寸,朱万刚也和资中取得联系,开始动工改建生产线,确保机器能尽早投入使用。2月4日晚,内江市政府开通绿色通道,设备顺利回到内江。朱万刚说,看到了自家厂区的大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连续的奔波中,朱万刚和随行人员吃住都在货车上,连停下来吃一桶泡面的时间都没耽搁。

2月6日,生产线改造完毕,机器开始安装调试。2月7日,成功试生产出样品,随后在市相关部门协调下,样品加急送检。3天后,公司生产出的产品顺利通过检测,内江市第一条KN95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

24小时不停工

亏本供应“KN95”

弘升药业共有员工50人,其中女工占多数。生产设备运回来后,公司便组织全体员工培训,设备安装调试好后,全体员工立即投入工作,生产部门实施三班轮流值班,确保机器24小时运转,而其他部门员工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也投入到生产部门,对口罩封箱。公司办公室主任林慧说,员工们像是进入了“战时”状态,合作起来也比平常更加紧密。

在完成一系列消毒措施后,记者穿着隔离服走进了公司生产车间,只见生产工人们正不停地缝制加工口罩。因为需要控温灭菌,仅仅几分钟,记者便汗流浃背。

朱万刚介绍,这条KN95口罩生产线由公司原属于D级(十万级)洁净区的直接服用饮片生产线改建而成,目前生产量达到10000只∕天。因为公司口罩生产线所占用的“直接服用饮片”生产线(范围)是公司的一条成熟的饮片生产线,如不能及时重建直接服用饮片生产线,公司将面临不小的损失。

即使如此,在口罩生产出来后,朱万刚还是以低于成本的售价向市场供应,并表示公司在3月初还将改造一条一次性平面口罩生产线。“看见家乡人民买不到口罩时失望的眼神,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这点奉献为家乡人民抗疫增添力量。”朱万刚说。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