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曙光: 发力双循环开新局 锚定高质量创一流

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捕捉市场新需求,发展行业新技术,开拓消费新模式,五粮液将以创新“动能”提升发展“势能”,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产业集群。坚持人才为“第一资源”,五粮液将持续强化三项制度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锻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力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李曙光: 发力双循环开新局 锚定高质量创一流

来源: 宜宾日报
2021-03-10 11: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五粮液将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新”理论为指引,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结合起来,抓第一创一流,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产业集群,引领中国白酒和文化“走出去”,积极创建“零碳酒企”,争做中国酿酒行业碳中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立足“扩大内需”:

善于抓第一创一流

《纲要草案》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这是基于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这个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的战略自信。

白酒是以内需为主要驱动力的消费品,必须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李曙光指出,五粮液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要在“三新”理论指引下,善于抓第一,创一流: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顺应消费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大趋势,五粮液将进一步按照省委向其明确的“聚焦主业、做强主业”总体战略要求,以更大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捕捉市场新需求,发展行业新技术,开拓消费新模式,五粮液将以创新“动能”提升发展“势能”,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白酒产业集群。

坚持人才为“第一资源”,五粮液将持续强化三项制度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锻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智力保障。

突出“对外开放”:

引领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

《纲要草案》指出,坚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体现到白酒业,目前存在国际贸易量还比较低、贸易逆差还比较大、出口目的地还过于集中等问题,活跃的内循环还需要促进偏冷的外循环。

李曙光结合《纲要草案》提出,五粮液要把握好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拓展海外市场,引领中国白酒和文化“走出去”,推动白酒行业构建新发展格局,向世界酒业价值链高端不断迈进。

具体来讲,五粮液将利用好刚刚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发挥好企业欧洲、亚太、美洲三大海外营销中心作用,强化打造“中国酒+中国菜”,以及“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海外运营模式。

坚持“绿色发展”:

迈向碳中和创建“零碳酒企”

按《纲要草案》明确的目标,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五粮液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地区,肩负“共抓大保护”的责任。李曙光表示,五粮液要带头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同时做食品就是做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创建“零碳酒企”,争做中国酿酒行业碳中和文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据悉,五粮液正在制定碳中和战略规划,通过开展碳减排、碳吸收、碳金融等工作,强化能源资源规划和全周期运营管控能力,打造“智慧能源+碳中和+区块链”的数字化场景,建设碳中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企业碳中和标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持续降低。

建言产业发展:

在川建设国家级白酒创新中心

结合《纲要草案》及白酒产业特征和布局,李曙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四川建设国家级白酒产业创新中心。理由有二:一是中国白酒作为传统优势产业,需要突破的关键共性技术还比较多,包括产区建设、标准建设、发酵机理研究和微生态分析研究等;二是四川是中国白酒生产第一大省。

当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一系列国际贸易便利政策的实施,中国白酒作为传统文化名片,有了畅通进入更多国家的基础。对此,李曙光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出口贸易、文化推广、专项条约、海外开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国白酒成为世界白酒。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