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切实防范化解各类潜在性、苗头性、趋势性风险问题,确保四川创新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2021-08-03 15: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经济日报》8月2日在“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专栏中,发表了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署名文章《坚定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本报今日予以转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定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川推动创新创造提出重要要求,为我们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行的指路明灯、奋斗的信心力量。

四川是全国科教大省,正处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我们坚定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坚持服务国家全局与推动地方发展相统筹、深化科技创新与强化制度创新相协同、激活资源存量与做优资源增量相促进、发挥政府作用与激发市场活力相结合,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推动四川省创新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见到新气象。

坚持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我们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推动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引领,强化协同创新,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联动、政策对接,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大力推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提升各类战略平台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将成都都市圈打造成高质量紧密型创新生态圈。着力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全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重大项目实施,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大力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支持成都平原经济区强化原始创新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攀西经济区推进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积极探索“研发+转化”等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战略科技平台是“国之重器”,我们把国家所需与四川所能结合起来,以成都科学城为主阵地高起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力建好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高水平组建天府实验室,加快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产业创新平台是连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统筹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质量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试平台,组织开展多学科技术开发和工程化运用,着力提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功能服务平台是促进创新资源高效流动、集聚转化的连接器和加速器,我们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导向,全面提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运营水平,不断完善“天府科技云”等平台的精准服务功能,努力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坚持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抓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链提出技术创新需求,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价值提升,二者相互支撑、共生共融。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深入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编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链图谱,大力实施产业跨界融合工程,前瞻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大力推进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现代生物育种,实施重点物种种源联合攻关,强化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应用,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民生社会领域科技创新,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创新发展,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乡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抓好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和重大公共安全处置领域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研发,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夯实科技支撑。坚持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关键,充分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其活力动力直接决定创新发展的整体效能。我们着力解决“谁来创新”“如何激发创新动力”等问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培养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实力,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对分散重复、业务交叉科研院所的整合力度,开展人才先行区建设,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让各类人才扎根四川、建功立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自主决策和市场化定价机制。建立新型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现从分散式创新向系统性创新的转变。

坚持以营造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支撑,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活动效率。良好环境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着力打造开放包容、高效协同、近悦远来的创新环境。强化财税支持和政策精准供给,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经费使用“包干制”、信用承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完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创业,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科技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起来更多投向创新领域。高质量运行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统筹用好天府中央法务区资源,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高端创新资源承载地。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切实加强党对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强化机构整合、力量整合和工作整合,统筹构建“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战略科技决策咨询制度,落实各市(州)党委、政府领导和组织本地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形成“一盘棋”格局、凝聚“一股绳”合力。健全突出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根据不同区域实际差异化设置并动态调整创新发展考核指标,完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创新激励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以过硬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统筹发展和安全,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切实防范化解各类潜在性、苗头性、趋势性风险问题,确保四川创新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