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坚信人工智能与创新科技未来可期

“连轴转”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工作常态,不仅频繁在全国调研创新应用落地,还要抽时间参与公司战略会议。期待刘庆峰和年轻创业创新团队回答更多社会刚需命题,让人工智能燃起更多烟火气。

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坚信人工智能与创新科技未来可期

来源: 学习强国
2023-02-17 09: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资料图片

“连轴转”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的工作常态,不仅频繁在全国调研创新应用落地,还要抽时间参与公司战略会议。但只要有人提起人工智能相关话题,他立刻劲头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作为连任多届的全国人大老代表,他始终将热爱挥洒在履职路上。他坚持围绕人工智能在推进源头核心技术创新、解决社会民生刚需等领域提出建议。

20年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主流算法核心技术只被发达国家掌握。还是大学生的刘庆峰就立志“中文语音技术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绝不能把自己的大楼建在别人的院子里”。个人和公司的成长为其履职提供了实践沃土和灵感来源。

“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时我才30岁,这让我充满自豪与使命感,既要站在宏观视角提建议,也要为自己所对应的群体表达关注,履职早期多为年轻创业者发展、互联网+创业、鼓励科技创新等主题发声。”刘庆峰回忆。

随着带领公司团队不断冲击我国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刘庆峰的眼界和格局也不断提升。

2015年两会,刘庆峰牵头提出《关于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加快人工智能布局的建议》等建议,呼吁国家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专项支持力度。

让他欣慰的是,国务院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2017年两会,刘庆峰系统阐释人工智能创新体系,针对行业源头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生态、法律体系完善等提出9条建议。2018、2019年,他开始着重关注应用落地,建议加快确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行业大数据中心、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

也正是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由此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那年开始,人工智能连续3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核心的不是概念,而是洞察到未来社会发展刚需,人工智能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多年来,他坚持走访教育、医疗、工业等国计民生一线单位,仅过去的五年就带来32份建议。

2020年,他履职关注人工智能能否让基层医疗更“聪明”。走进交通不便的山区与乡镇卫生院医生交流时,刘庆峰发现,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能力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分级诊疗有效开展。

为此,科大讯飞打造的“智医助理”系统可以根据医患对话生成电子病历、诊断意见,也方便医生查看病人病史,查询临床指南和对症药品。“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系统可以修正错误诊断和不合理处方,帮老百姓避开过度吃药、错误用药等问题。”刘庆峰说。

为进一步解决问题,2022年两会,刘庆峰建议将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层精细化慢病管理服务纳入医保收费目录,鼓励人工智能慢病管理模式的规模化应用,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短缺等难题。

教育领域的调研建议是刘庆峰2015年以来每年两会的“必答题”。他一直思考“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科大讯飞十年前打造个性化智慧教育系统之初,刘庆峰就常去全国的小学和初、高中交流,他至今难忘,大山里的孩子们点击平板电脑时看到精美视频、图画时的欢呼和惊喜。

他一直在两会上呼吁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均衡化、现代化。2021年以来,他注意到,“双减”落地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面临着“既要师生减负,也要提升教学质量;既要减少考试,也要评估教学成效;既要强化学校主体作用,也要兼顾教师负担压力”等挑战。

“人工智能新型教学终端可以为课堂带来新气象,将依赖主观经验的教学模式转向依据客观教学数据的精准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做方案和作业。”2022年两会,他建议在《教育系统部门集中采购目录》中进行明确列支,确保各地推进新型教与学终端普及有明确资金保障。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将新型教与学终端建设纳入支持范围。

他还关注到了抑郁症青少年这一群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202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抑郁症是一直被严重低估的疾病。科大讯飞打造了抑郁症筛查平台,在北京一家医院实测中的AI对抑郁症筛查准确率已达91.2%。计划向全国推广该平台。”2022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刘庆峰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抑郁症智能筛查平台,形成跨越成长周期的系统性规划设计。并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近几年,全国两会的会场、代表通道上,刘庆峰有时会从口袋中翻出智能语音翻译机等最新AI科技产品。他打趣道,这并不是为“公司”带货,而是展示我国科创企业的自强和自信。

今年两会,刘庆峰还将站在产业生态、国家产业安全等角度提出建议。他希望为国家在全球赢得人工智能话语权,为工业强国、幸福中国建设贡献一分应有之力。

记者手记

让人工智能点燃更多民生温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工作中的刘庆峰,是一个喜欢跑步运动、喜欢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这种韧劲也体现在他的创业奋斗和对产业的洞察中。

1990年,17岁的刘庆峰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系就读。10年后,他带领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能听会说”的中文电脑。2004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提到,创业者必备的素质是学会“走弯曲的直线”。弯曲,是指具体的路径非常曲折;直线,是指目标和战略的明确和清晰。

利用人工智能加强青少年抑郁症全量筛查、加速推进老龄守护、智慧系统助力“双减”……记者梳理他2015年两会以来提交的45条建议,大部分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意味着,创业和履职历程中,除了琢磨“顶天”的规划政策,他着眼于“立地”的应用,用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科技适老、科技创新、基层医疗、教育公平等领域发展。

正是这样一群人的努力,让我们知道,AI不再是科幻电影中高大上的浮影,它真实存在于我们周边每个角落。

谈及最近爆火的ChatGPT概念,刘庆峰同样充满信心,他说公司在认知智能领域具备核心技术、产业场景、行业数据等方面的积累,未来能惠及到教育、医疗、汽车、消费等多赛道。

20年来,刘庆峰也从当年的“创业青年”变为“创业中年”。这二十余年,我国科技创新产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逐渐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期待刘庆峰和年轻创业创新团队回答更多社会刚需命题,让人工智能燃起更多烟火气。

(王海涵 王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