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小时排队到10分钟通关 成都国际铁路港用大数据赋能提升效率

从1小时排队到10分钟通关 成都国际铁路港用大数据赋能提升效率

来源:成都日报 2025-04-09 17: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的数字大屏上,跳动着实时更新的集装箱动态数据流。这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的“智慧陆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交换中心。目前,该数据交换中心已与班列系统、海关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实现200余项核心数据共享。这一成果为班列公司、陆港公司等作业单位优化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奠定基础,有力推动多个作业环节从线下迁移至线上。

快进快出

货物落箱时间大幅缩短至10分钟

在成都铁路口岸智能卡口,集装箱货车络绎不绝、有序通行。与传统口岸大相径庭的是,这些车辆无需中途停留。当货车靠近卡口,摄像头自动识别车牌,道闸在秒级时间内抬起,与此同时,司机手机会同步接收到落箱区位导航信息,可径直驶向指定区域,快速完成落箱,全程无需下车排队等候。

刚完成作业的货车司机王师傅,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电子调度单,感叹道:“以往进场得排队办手续,现在只需在手机上提前预约,系统会自动分配位置,落箱时间从原本的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成都陆港口岸管理部客户经理刘志章介绍:“我们以‘数据互联+智能算法’双轮驱动模式,打造出西部铁路口岸全域数字化样板。”通过创新性运用智能堆场算法、3D建模技术以及EDI数据交换等前沿技术,口岸货物实现快进快出,企业进出口实货放行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刘志章说:“以司机送货进场环节为例,过去货车司机送货进场后,要依次完成停车、验箱、签到、等位4个步骤,平均耗时40分钟。现在,经过多方数据交换升级场站管理系统后,司机通过小程序预约进场,经过卡口时自动完成签到,系统智能派位派工。载货集装箱进入卡口后,司机通过手机端就能获取落箱区位,并直接前往指定区域,无需下车排队。场站作业效率提高了80%,翻箱率降至4%以下,场内作业设备油耗降低10%。”

数据互通

企业“秒办”口岸通关监管业务

成都顺乐报关服务有限公司是成都国际铁路港内一家专门从事报关、货代及仓储等业务的企业。总经理玉正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办理一票业务要往返海关、班列公司、陆港公司等多个窗口,至少耗费一个小时。现在动动手指,几分钟就能搞定,智慧陆港建设的推进确实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降本增效作用太明显了。”

通关效率提升和智慧陆港建设密不可分。“青白江海关全面参与‘智慧陆港’项目建设总体规划,创新提出的‘1+N+X’的信息化平台构架(1个综合服务平台+N个口岸作业单位+X个业务场景),全面畅通口岸作业单位数据互联互通、信息整合利用,推动口岸业务场景信息化作业,实现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运抵、报关、查验、放行等关键环节全面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企业办理口岸通关监管业务零跑动、零等候、秒办理。”青白江海关监管一科科长杨杰介绍道。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