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侔鲁壁续文脉,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正式揭牌

功侔鲁壁续文脉,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正式揭牌

来源:乐水乐山 2025-10-27 17: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故宫文物南迁是人类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不仅纪念那段历史,更要将其蕴含的精神及时代意义,通过陈列馆展现出来、传承下去,这正是陈列馆建立的意义所在。”10月27日上午,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在乐山高新区正式揭牌,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在认真参观后向记者如是说。

正式揭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为谋文物安全有了文物南迁计划。1933年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上万箱文物踏上了漫长的南迁之路,在横跨大半个中国后,最终大部分在乐山安谷镇的“六祠一寺”落地安放。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

“故宫文物在这里存藏了八年时间,存藏的时间最长、数量最多,乐山和故宫也因为文物南迁结下了不解之缘,乐山人民为文脉的保护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王跃工说,故宫同仁与乐山各界民众携手共护文化瑰宝,共同书写了“功侔鲁壁”的时代佳话,这段历史,不仅铸就了弥足珍贵的“典守精神”,更在乐山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薪火相传。

参观现场

当年存放故宫文物的宋祠,如今已建成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10月27日,这座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的陈列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为大家重述守护传奇,带大家共忆护宝征程。

“功侔鲁壁”牌匾

沿着“宋祠主副馆-多功能厅-欧阳道达旧居-宝地安谷文化展馆”线路前行,记者近距离感受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泛黄的《文物装箱清单》,一比一复刻的宋氏宗祠存放场景,与数字沙盘、智慧触屏、3D文物影像交织共生;纤夫拉船、职员核单、百姓扛箱等沉浸式场景生动再现,让那段“零损零失”的守护奇迹变得可触可感。

记者了解到,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以“1+5”陈列馆群模式续写文明守护篇章,其主馆“典守壮歌”作为叙事核心,通过“国之瑰宝 烽烟南渡”“乐山八载 功侔鲁壁”“东归北返 赓续文脉”三大展陈篇章,完整呈现1933年至1965年故宫文物南迁的壮阔历程。

“看到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建成,我相信父亲和当年的故宫人也会感到欣慰,作为故宫文物南迁职员后代,我们感谢各级领导及安谷人民的初心和付出。”时任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主任的欧阳道达与夫人在安谷镇定居八年,期间3个孩子在此出生,揭牌当天,四女儿欧阳复武在陈列馆旁的欧阳道达旧居逛了许久,她说:“我们要和乐山人一道担负起历史责任,自觉做抗战精神传承人,做故宫文物南迁精神传承人,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

欧阳道达旧居

作为乐山“战时文化守护地”叙事的核心载体,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不仅填补了区域历史记忆空白,更整合文物展示、研学教育、文创开发等功能,成为兼具文化深度与公共价值的新空间。

“可以说,故宫文物南迁史迹的保护与活化工作,在今天终于迎来阶段性的重要成果,这也是我们迈向下一个起点非常重要的台阶。”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主任彭海军告诉记者,下一步,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将积极融入乐山文博及文旅发展大局,为乐山文博事业及文旅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

揭牌仪式现场,“跟着南迁线路游乐山”文物主题游径正式发布。当天下午,“功侔鲁壁-故宫文物南迁史迹保护与活化座谈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文博从业者围绕南迁史迹保护传承、陈列馆运营管理、文旅资源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建言献策。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

王跃工告诉记者,以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揭牌为契机,故宫博物院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乐山市的战略合作,加强文物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南迁史迹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创新展示利用方式,推动文物资源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拓展社会教育功能,让陈列馆成为传承中华文明、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阵地。

“比如我们计划,在乐山市博物馆完成升级改造,具备能力条件后,可以承接故宫文物到乐山展览,让更丰富的文物来到乐山。”王跃工说,以揭牌为新起点,希望能让战时护宝情缘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记者:宋雪 宋腾 杨乔圆 )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