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版画的图卷 绕不开这个成都人的名字

作者:余如波 来源:四川在线
2017-03-30 17:43:53
分享

中国现代版画的图卷 绕不开这个成都人的名字

1957年,张漾兮创作《朱总司令》组画

“一日一画,一周一刻”,创作1500余幅作品

1912年,张漾兮出生在成都一个小商人的家庭,幼年父母双亡,寄养于叔父家中。他童年时便十分喜爱美术,1925年考入四川美术专科学校。据张漾兮长子张鼓峰介绍,张漾兮在学生时代十分勤奋,“在学校的六七年间,每天早上到郊外去画一张风景写生,从不间断”。

由于版画可以利用手工拓印,便于散布,能够“变成大众革命的武器”,上世纪20年代末,鲁迅开始介绍西方版画艺术,在国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同当时众多青年艺术家一样,张漾兮受到影响,开始自学木刻,从此与版画结下不解之缘。梁时民说,截至1950年,张漾兮在成都、香港、南京、北京等地20余家报刊上发表的漫画、木刻作品,据查总量在1500幅以上,堪称新兴木刻运动的骁将。

如何能够创作并发表数量如此巨大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源于张漾兮坚持“一日一画,一周一刻”。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漾兮与乐以钧、苗渤然等友人发起民间美术团体“四川漫画社”,除了创作大型抗战宣传画,他们还为报刊免费投送画稿,一律不收稿费。

次年1月,“四川漫画社”在成都举办“抗日救亡画展”,展出漫画、木刻、水彩等160余幅,后又应邀前往成都各地巡回展出。参展作品标价拍卖,收入全部用于购买布匹,捐赠给从沦陷区入川的难童,受到作家沙汀、陈翔鹤,演员白杨、谢添等人称赞。不久,张漾兮又参与筹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先后举办3次抗战木刻展览,共展出木刻作品280件,还组织木刻讲习班传授木刻技法。

由于大量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公,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张漾兮长期遭到盯梢。张鼓峰透露,1947年6月,张漾兮从国统区“六二大逮捕”脱险,前往郫县(今郫都区)乡下避居。由于替张漾兮保管的一幅讽刺蒋介石的作品下落不明,妻子雷兴琮怀疑被特务取走,心情极度紧张,时常出现幻觉,后来虽经救治仍时好时坏。“一年以后,母亲便精神分裂了,终生未愈,这给她本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