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 张漾兮 木刻
“封刀”一年实地探访,揭露社会黑暗与不公
上世纪40年代中期,张漾兮有一年多时间几乎没有动刀。原来,1944年他读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看到一些解放区木刻家的作品后,就把全部精力用于深入农村、砖瓦窑、小煤矿等,感受农民、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态。
“封刀”一年之后,张漾兮的作品开始以新的面貌出现,其中便有1947年创作的代表作《人市》。张漾兮好友、成都著名文人车辐曾撰文回忆,创作《人市》前一个多月,张漾兮经常到成都人市去观察了解,认识到这里并不是为劳动妇女介绍工作,而是以聘请家庭佣人或奶妈为名,在暗地里买卖拐骗幼女,使其落入圈套。“尤其是农村来的青年妇女,更难逃脱这吃人的虎口。《人市》这张作品,就是为了揭露这吃人的社会制度而创作的。”
《煤矿工人》描绘的是山区小煤窑的矿工,他们从地下艰苦地拖出煤,向工头领取竹签以计算低廉的工酬。很多矿工因为被允许赊账抽大烟而染上烟瘾、背上烟债,甚至被夺去生命。张漾兮在矿区画了许多速写,打算用8到10幅木刻组画来表现,后因时局变化只刻出1幅。
后来从事版画教育,张漾兮同样强调深入生活。他的学生俞启慧回忆道,张漾兮曾在课堂上讲述成都剃头摊给客人挖耳朵的情景:那个被挖耳朵的顾客既紧张,又痒嗖嗖的,表情显得错综复杂,往往一只眼开、一只眼闭,直到挖完了,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说了声“舒服”。“当时他用四川话道出,大家爆发出哄堂大笑。自此,我们就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研究人,逐渐养成了用‘画家的眼睛’去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推荐